一、实践育人:以志愿星火燎原文明之光
我院统筹构建“社区+校园”双轨服务体系,组织百人志愿团队打造“春锋行动”品牌项目。青年学子深入基层社区开展“银龄关怀计划”,建立结对帮扶小组,完成居家清洁;创新实施“雏鹰成长营”项目,通过课业辅导、心理疏导、艺术启蒙等多元化服务,惠及留守儿童。同步推进“美丽校园”环境提升行动,开展清理垃圾、清理卫生死角,宣传环保知识,以200+小时的躬身实践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内涵。

二、调研筑基:数据画像勾勒认知图谱
依托《新时代大学生雷锋精神认知与实践调研》项目,构建“认知-认同-践行”三维评估体系。调研全院师生数据显示:受访者中94.6%能准确阐述雷锋精神核心要义,78.3%认同其时代价值;实践维度呈现“金字塔”分布——36.4%形成常态化服务习惯,62.5%保持间歇性参与热情,1.1%存在认知行为偏差。
三、思想淬炼:理论研讨激荡时代强音
创新打造“三维立体”研讨模式:在理论维度,解构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机制;在实践维度,探讨新媒体时代精神传承的路径创新;在价值维度,构建“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叙事逻辑。研讨产出《新时代践行雷锋精神心得体会》等材料汇编,确立“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培训、学分制管理”的实践改革方向。

四、长效赋能:机制创新筑牢育人根基
构建长效机制:设置激励保障机制,对在学雷锋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课程融合机制:第二课堂嵌入“雷锋讲堂”必修模块,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雷锋精神运用到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关爱学生、奉献社会的职业素养。
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通过将精神传承与学校申硕评估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价值引领-能力培养-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