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研申报材料 磨砺教学成果——我院召开教学成果奖专家指导会
    • 2025-09-22,作者:,编辑:教院总,来源: ,点击:[]
    • 为扎实推进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切实提升申报材料质量与核心竞争力,2025 年 9 月 21 日,我院特邀教育学科领域专家吴定初教授,于 206A 会议室举办教学成果奖专题指导打磨会,为申报材料优化 “把脉支招”。

      会上,吴定初教授围绕申报材料打磨展开细致指导。首先针对成果名称的精准凝练提出关键建议,明确指出:“‘虚实一体’表述中,‘虚’字的界定需进一步细化,避免因表述模糊引发歧义,确保成果核心概念清晰易懂。”

      随后,吴教授着重强调申报材料内在逻辑的严谨性,提出两项核心要求:一是问题与解决方案需形成 “闭环呼应”,即申报中提出的教学痛点、难点,必须与后续阐述的改革措施、解决路径一一对应,确保逻辑链条完整;二是成果发展脉络需 “阶段清晰”,建议采用 “2014 年以 XX(如基础探索、体系搭建)为主,至 20XX 年侧重于 XX(如模式优化、成效深化)” 的分阶段表述方式,通过明确时间节点与核心任务,直观呈现成果的演进过程,增强材料说服力。

      在成果特色与成效的呈现上,吴教授建议表述需 “具体化、可感知”。例如,将笼统的 “人才培养” 明确为 “小学教育师资培养”,将 “教育胜任力” 细化为 “初等教育胜任力”,通过精准定位,让成果的针对性与优势更突出;同时强调,简介中提及的支撑材料 —— 包括论文、科研项目、获奖荣誉等,均需整理形成详实的附件清单,逐一对应申报内容,为成果真实性、含金量提供有力佐证。

      此外,吴教授特别提醒,对于 “发展规律” 等具有宏观性、总结性的表述需谨慎使用,避免因表述过于宽泛引发评审争议;最后,他还针对申报书中的语法规范、表述细节进行逐一审阅,对语句冗余、用词不当等问题进行纠正,确保材料语言精准、专业。

      本次指导会内容聚焦申报关键环节,直击材料准备中的痛点、难点,为各申报团队进一步修改完善材料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下一步,我院各申报团队将严格对照专家指导意见,对材料进行深度打磨、精益求精,力争在本轮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展现我院教学改革成效,斩获优异成绩。

       

      供稿:彭   闻

      初审:王春艳

      复审:赵栅凌

      终审:王   晶

      2025年9月21日